NEWS
新聞資訊
2017-1-10
帳篷被作為人類居所已有一萬年左右的歷史。據古籍記載,公元前8000年左右,在北非過著游牧生活的夷易近族人便學會了將幾根樹枝上端捆綁,下端分散斜插入土中形成一個中空錐形空間,然后在樹枝頂部和四周鋪蓋上獸皮,形成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過夜場所,并將木條、獸皮隨身攜帶,隨時搭建、隨時拆除。這便是帳篷的雛形和人類使用帳篷的基本形式。
由于各個民族的生活習性和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各不相同,不同地區的帳篷在材質、外觀和內部結構上也不盡相同。
眾所周知,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發源地,全州70%以上的戶籍人口為藏族,一半以上的土地為牧場。游牧,是絕大多數甘孜人的主要生產、生活方式,所以帳篷曾經也是甘孜大地上普遍的群眾居所。
黑牦牛是甘孜牧民的主要牲畜,牦牛毛是制作帳篷篷布的主要原料,所以,甘孜地區普通牧民使用的帳篷以黑色為主,被簡稱為黑帳篷。傳統黑帳篷多用皮、毛、骨、角作為原材料,就連支撐帳篷的竿子也有用牛皮充當的——文獻記載,“將耗牛皮剝下,割取沿脊背的一條,端直平放在沙子上,持太陽曬干,便硬直如鐵,用以代替木柱。”黑帳篷由篷頂、四壁、橫桿、撐桿、橛子等部分構成,以牦牛毛織成的粗毛毯充當篷布,框架結構和搭建程序與阿拉伯帳篷相似。特別的是,黑帳篷在篷頂留有可自由開合天窗,篷頂與四壁交接處的四角、四邊的中部各縫有一根叫做“江塔”的長繩,帳篷四壁的底部還有若干小繩扣,用來牽釘橛子固定篷布。黑帳篷的“門”大多以在左右帳重疊處的棚壁充當。黑帳篷不僅防雨防雪,可用上幾十年,而且還可通過上下移動“江塔”將其利用空間擴大或者縮小。另外黑帳篷也并非全為黑色,有的人家為了美觀,會用羊毛制成的“日雅”從帳篷門起,經過篷頂一直延伸到后壁,在帳篷外表形成一條白色的寬帶。
曾經,只要路過甘孜大地上的廣袤草原,人們總能看見坐落在草場上,冒著炊煙、散發著牦牛肉和酥油茶香味的黑帳篷。帳篷里一定有一個牧區家庭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帳篷的不遠處,一定有一群牦牛或馬匹正在主人的注視下悠閑進食。在那個時候,一頂黑帳篷就是一個游牧家庭的中心、一個游牧人生老病死的場所。一次帳篷節通常會同時搭建數百個帳篷,無論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參加;節會上不僅能品嘗最純正的藏區美食,選購最地道的藏區特產,欣賞最淳樸的藏區歌舞,而且能親自體驗騎馬、射箭、和糌粑、對山歌、打酥油茶、格吞(用嘴咬著繩子拔河)等藏區民俗。一次帳篷節,不僅是一次高原風光和藏區文化的集中展示,還是一種通過民族交融、文化碰撞,洗滌心靈、啟迪智慧的機遇。近年來,我州石渠、稻城、理塘、道孚等地都舉行過多次帳篷節,每次都受到了各地游客的追捧,而且每次都有不少人在節會中進一步收獲了生活的美好!
帳篷節通常只在夏天上演,可喜的是今年在康定將有一個秋季版的帳篷節—2017年康定情歌國際音樂節將在康定市木雅圣地風景區舉行,本次節會的特色之一就是將在風景秀麗的露天景區,搭建眾多帳篷作為節會的活動陣地;到時我們將看到一個規模宏大、功能全面的帳篷城,而這個在帳篷城里上演的康定情歌國際音樂節也無疑將是一場最特別的“帳篷節”。
閉上眼睛能想象:在金秋十月的秘境木雅,帳篷林立、彩旗飄飄,美酒、美食應有盡有;容中爾甲等幾十組知名歌手相繼送來優美的歌聲,賽馬、鍋莊等藏區民俗輪番上演……;而你則坐在某頂帳篷之內,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些自然與文明渾然天成的美景盡收眼底、溶于心間;樂了便放聲而歌,困了便席草而眠,就連夢里也有一輪圓潤的月亮,這將是一份多么美好的體驗。